庆长文库网

庆长文库网 > 疫情防控 > /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5篇

2023-01-18 08:45:03

篇一: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姓名:张慧珍 学号:211303436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 1 班 【摘要】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实事 求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贯穿于 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 ,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执政党建设提供了 有利的理论武器 ,更为我们科学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经验 和启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及启示;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

  回顾中国共产党 85 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 党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始终锲而不舍地探索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与启示,是我们继续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认真汲取的。理论必须与实际相 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 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 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 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 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 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形成于 19 世纪 40 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接 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当中国共产 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 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 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简言之,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率先垂范、首开先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且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以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认真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经 验,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任务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理论原则和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 上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遇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它能够纠正错误,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恢复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三次飞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规律 性的经验启示,对于我们今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建立和巩固社会主 义,实现民族复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贯主题。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中,还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从根 本上说,都贯穿着这样同一个主题。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展现出不同的时 代特点、内容和任务,而且又会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状况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 式和特色,因此必须首先立足于所处时代的背景,各有侧重地解决自己时代的主 要课题,保证这一主题的最终解决。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但是,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 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以与时俱进的科 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伟大历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必须保持与时俱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回顾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个巨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

  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自我封闭的僵化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 断创新和发展的活的思想体系,具有深厚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所 以,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科学态度,必须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的鲜明特征,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 案,应该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条件,既坚持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善于创造新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坚定信念,不丢“祖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和付出代价后做出的正确抉择,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理论 基础,是引领我们立党兴国的“老祖宗”。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探索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才发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 路,并引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走向胜利。正因如此,我们无论何时, 都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老祖宗”都不能丢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本色和根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就是一切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推翻三座大山、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还是开拓创新、摆脱全国落后面 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正由于这个原因, 它们才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代表绝大多数群众利益,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本色。就个 人来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人物,代表广大 人民群众利益,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作为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尽管内容丰富、 深刻,但其根本立场就是引导中国人民清除一切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独立和解

   放,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继而迅速摆脱贫困和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实现富民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这正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集 中体现。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归根到底要同人民群众的实践 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归根到底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经 验为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就将失去其真理 性和指导性,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一条宝贵经验,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我们只 有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真正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 不懈做好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才能从不断发 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中领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则,又是科学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题中要义,更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共 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要和突出问题。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处 理了认识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与中国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 辩证关系,使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其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具体实际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我们在 今后的实践中,正确坚持和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 郭德宏;近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党 史研究与教学;2004 年 04 期

  2 谈振好;张俊宗;;构建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J];天水师 范学院学报;2005 年 06 期

   3 张利明;马妮;杨永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化现代化问题研究评析[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 年 01 期

  4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 年 5 曹根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年 6 康月磊;;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 学院学报;2008 年 02 期 7 王良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9 年 01 期 8 张新;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年 08 期 9 李腊生;;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0 年 36 期 10 赵建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J];青春岁月;2012 年 02 期 11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 年

  

篇二: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篇三: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新冠疫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让全人类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 机,也让世界经济加速步入痛苦的调整期。封城、停工、居家等防疫措施,导致 全球一度陷入“大封锁”状态,经济停滞、政治失稳、社会撕裂、地区分隔等问 题也相伴而生。

  疫情冲击之下,世界格局、国际贸易和全球治理悄然出现哪些新趋势?发达 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治理效能和舆论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交锋呈现哪些新变化?如 何理性认识诸多趋势性变化之下世界发展的新风险与新机遇? ·疫情冲击之下,世界经济增长预期面临持续下调 当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 织(WTO)、世界银行(WB)等多个国际组织纷纷下调 2020 年经济发展预期。

  ·公共卫生和经济风险叠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脆弱性加剧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受到医疗条件有限、抗疫能力不足、债务状况 恶化、资本加速外流等消极因素叠加影响,加剧其财政外资和社会民生等多重领 域的风险程度和不确定性。

  ·全球治理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全球治理赤字加重

  全球抗疫共识与抗疫合作未在疫情发生初期及时建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遭 遇严峻挑战。中国抗疫模式的成功被美国视为挑战,发动舆论层面对华攻击,不 断消解国际合作抗疫可能性。

  各国加紧政策调整以应对疫情冲击 启用扩张性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各国普遍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但货币政 策的效应正在递减,财政政策出台困难度增加,政策空间显著收窄,相关政策工 具的现实影响和潜在风险仍具有较大争议。

  ·应对全球价值链风险,加紧调整地区及全球贸易布局 以跨国分工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遭受重创,各国开始注意到深入全球 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加速推进实体工业重回本土的步 伐,加快调整区域贸易布局和地区经贸秩序。

  美国鼓噪“追责”“赔偿”舆论,不断推出对华打压干涉政策

   美国多位国会议员通过提起立法案或决议案等,对中国频繁发起“追责”“索 赔”滥诉。作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疫情期间美国国内贸易鹰派对中国 的制裁尝试仍未停止。

  潜在风险与挑战

  ·全球产业链可能面临断裂后重构,全球化内涵与形式将不断丰富

  区域化合作和国内化生产趋势可能因各国促进制造业回归的政策而有所加强, 即出现“地区转移”和“国内替代”。全球产业链或将面临断裂后的重构,全球化 内涵与形式将增加新元素。

  ·疫情引发次生危机,或将强化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倾向

  实际收入下降、社会不平等加剧、就业保障不足等社会问题造成发达国家民 众“生存不安全感”。疫情的全球蔓延可能将进一步推升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全球 化”趋势。

  ·美国内外战线交织,加剧中美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

  舆论战、政治战、选举战、贸易战相互交织,让 2020 年中美关系更为复杂。

  美政客可能继续制造“中美脱钩”“去中国化”等恶化中美关系的议题,但中美之 间复杂相互依赖关系也决定了“脱钩”的实际实施难度。

  ·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面临再安排与再调整

  抗疫行动“政治化”加剧全球治理难题。应对疫情的全球主导力量、核心力 量的缺失,可能导致在全球治理领域“无极化”状态。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 国际格局也将面临再调整与再安排。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截至北京时间 6 月 24 日 16 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 938 万例,累计死亡超 47 万例,

   215 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疫情波及。除中国、韩国等少数国家外,全球大部分地区仍 处于严峻的防疫形势之中。

  一方面,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因政府与民众重视程度不足,以及 缺乏及时统一的抗疫措施,一度成为全球疫情“震中”。截至北京时间 6 月 24 日 16 时,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到 242 万例,死亡率为 5.09%;英国、西班 牙、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分别达到 30 万例、29 万例、23 万例,死亡率分别为 13.98%、 9.64%和 14.52%;德国、法国均超过 19 万例,死亡率为 4.63%和 15.03%。

  另一方面,拉美、非洲以及亚洲部分地区国家新冠确诊病例攀升,疫情仍在 持续蔓延。以上地区国家医疗基础设施普遍相对薄弱,防疫形势日趋严峻。2 月中 旬埃及官方宣布发现非洲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 月中下旬疫情在非洲快速蔓延。

  5 月 13 日,莱索托通报该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标志着非洲 54 国全部遭遇新 冠疫情。

  2 月下旬,南美洲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巴西出现。截至北京时间 6 月 24 日 16 时,巴西新冠肺炎累计确诊超 114 万例,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第二严重国家、 拉美新冠疫情最严重国家。拉美地区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世界卫生组织于 5 月 22 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南美已成为全球疫情新“震中”。

  一、疫情蔓延的世界影响

  (一)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持续下调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负面冲击, 引发全球市场动荡。美股十天内先后 4 次熔断,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各国债务水平飙升,人员、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体系陷入停滞。当前,多个国 际组织已纷纷下调 2020 年经济发展预期:

  IMF 于 4 月份预测疫情将导致 2020 年全球经济预期急剧收缩 3%,其严峻程度 远高于 2008-2009 年金融危机;若疫情在下半年消退,则 2021 年全球经济预期可 恢复至 5.8%的增长。6 月 24 日 IMF 更新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对 2020 年全球经 济增长率预估从 4 月份的-3%下调至-4.9%,下调 2021 年全球增长率预估至 5.4%。

   OECD 发布中期经济评估报告,预测了两种情形下全球经济的表现,乐观条件 下 2020 年全球增长将为 2.4%左右,而如果肺炎疫情持续扩散,2020 年全球经济 增长率将下降至 1.5%左右。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3 月表示,疫情势必将对全球的价值链和 供应链造成影响。今年 2 月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陡降至 37.5%,这 一数据已经远低于 50%的枯荣线,为 2004 年以来的最低点,中国的制造业活动放 缓可能致使全球价值链出口减少 500 亿美元。

  世界银行发布的 2020 年第 6 期《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 GDP 将在 2020 年 缩水 5.2%,新冠肺炎疫情或将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二)风险叠加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脆弱性

  位于拉美、非洲等地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以及防疫抗疫组织动员能力相对较弱等因素掣肘,疫情防 控形势严峻,以上地区疫情严重程度以及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可能甚于发 达国家。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面临公共债务高企和偿债能力削弱风险。IMF 的相关报告指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恶化和金融环境收缩中, “新兴和前沿市场经济体正面临最严峻的风暴”。IMF 给出的数据显示,综合疫情 对政府收支的影响,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区将面临严重的财政赤 字,预计公共债务占 GDP 比重将高达 95%,限制了采取更多措施的政策空间。国 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即将到期的贷款和债务规模超过 19 万亿美元, 其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到期债务规模高达 5.7 万亿美元。

  市场避险情绪普遍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冲击。新兴 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本国货币政策弹性缺失,加之美日欧等国为应对疫情冲 击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得不承受国际市场的抛售压 力。自 1 月 21 日以来,21 个大型新兴经济体的股票和债券已经跨境流出 950 亿美 元,今年 3 月,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汇率较年初累计跌幅超过 30%,3 月 23 日,墨 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跌破 25 关口,创历史新低。哥伦比亚比索、巴西雷亚尔、智

   利比索等都大幅贬值。2008 年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热钱在疫情冲击下正在加速 逃离。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减贫进程或将因疫情遭遇阻碍。疫情造成的卫生和 经济危机,预计将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2020 年经济增长率降低至-1.6%的记录最 低水平。联合国拉加经委会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预测,今年拉美地区的失业率将 上升至 11.5%左右,贫困率则将从 2019 年的 30.3%上升至 34.7%。世界银行同样对 全球贫困问题持悲观态度,2020 年全球极端贫困率将达到 9%左右,极端贫困人口 数量将增加 4000~6000 万。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很可能将抹平过去五年间全球 艰难对抗极端贫困所取得的进展。

  (三)全球治理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

  在既有全球治理机制的权力分配结构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处于中心和边 缘的不平等地位。随着全球政治格局“东升西降”趋势日趋明朗,大国霸权主导 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然不能为解决当下全球性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在新冠疫情冲击 下,美国更加固守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不断破坏全球抗疫共识和合作,全球治 理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全球治理赤字加重。

  首先,全球抗疫共识与抗疫合作未在疫情发生初期及时建立,全球公共卫生 治理遭遇严峻挑战。一方面,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意大利先后出现疫情的初 期阶段,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并未及时做出表率作用,积极建立并参与全 球抗疫合作,而是选择“隔岸观火”,最终导致“引火烧身”。另一方面,疫情在 美国发生并失控后,美国政府仍未选择积极抗疫和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出于转嫁 和推诿责任的政治考虑,频频向中国发起攻讦和指责,进一步消解全球抗疫共识 和中美联合抗疫的可能。

  其次,中国抗疫模式的成功被美国视为挑战,美国发动舆论层面对华攻击。

  一方面,政府统一口径设置,政客进行集体“甩锅”,转移应对疫情不力的国内矛 盾。美国《每日野兽》(Daily Beast)于 3 月 21 日发表题为《白宫推动官员集中批 评中国掩盖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两名白宫匿名官员爆料以及白宫的一份政府 电报内容称,特朗普政府正要求联邦政府官员在对外谈话中都要指责中国“掩盖 疫情”并造成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强调中国官员“负有特殊责任”。美国《政

   治报》网站(POLITICO.COM)于 4 月 24 日曝光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全国委员会向各 竞选团队发送的一份 57 页备忘录,建议共和党参议员竞选人在回应美国新冠疫情 问题时积极攻击中国,并强调三大攻击路线:一是批评中国掩盖疫情等;二是指 责民主党对手对华立场软弱;三是强调共和党会就中国在疫情扩散中扮演的角色 推动对中制裁。

  另一方面,对华不友好情绪从美国政客下沉至美国民众,引发针对亚裔的种 族主义攻击不断升级。美国民调机构 Morning Consult5 月 8 号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 2200 名成人受访者中,73%的美国公众认为中国政府要为美国当前新冠肺炎死 亡人数承担“至少一些”责任。据旧金山州立大学亚裔研究系 Russell Jeung 教授的 研究统计,在 2 月 7 日至 3 月 9 日发表的美媒文章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种族歧 视文章数量激增 50%。益普索于 4 月中旬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 见证过他人就新冠疫情责怪亚裔人群的现象,其中 60%的亚裔美国人受访者表示 遭遇过上述情况。“停止仇恨亚太裔通报中心”于 5 月 13 日发布新闻称自通报中 心成立以来,已接收到 1700 多个来自美国 45 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亚裔遭遇“新 冠歧视”报告,其中,37%的歧视事件发生在公共场所,每十个受访者中有九个人 认为因自己种族而成为被攻击目标。

  二、各国加紧政策调整以应对疫情冲击

  (一)启用扩张性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对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以及消费者信心造成了 强烈冲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各类风险叠加和放大的可能性,各国 政府治理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也正在经受严峻的挑战。对此,各国政府普遍积极采 取了相应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英国央行于 3 月 11 日采取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降息 50 个 基点;塞尔维亚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 50 个基点至 1.75%;冰岛央行也紧急降息 50 个基点至 2.25%的历史新低;美联储则于 3 月 3 日、16 日分别采取 50 基点、100 基点的紧急降息,并启动 7000 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日本则通过增加购买交易型 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企业债等扩大资产购买计划来稳定金融市场;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也均相继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疫情冲击……

   财政政策:欧盟各国财长在 3 月 23 日同意暂停实施管理欧盟公共赤字的严格 规定,允许成员国自由支出。美国推出万亿美元级经济救助计划,财政部配合发 行了大规模国债,其中包括 20 年期的长期债券。韩国则先后通过了规模为 11.7 万 亿、12.2 万亿和 35.3 万亿韩元的三轮预算提案,用于向国民发放抗疫补助。日本、 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均采取系列财政措施刺激经济增长……

  全球财政货币政策空间已显著收窄,货币政策的效应正在递减,财政政策出 台困难度增加。由于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为维持经济增长已经长时间沿用 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使用了大量的财政刺激手段。因此,目前除新加坡等少数 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几乎无力背负更大的财政负担。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财政监测报告》显示,根据各国迄今为止采取的各项应对政策,疫情及其 造成的金融和经济影响,导致“实施财政政策的必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根据当前已实际采取的抗疫政策推断,包括美国、中国以及欧洲和亚洲在内的“几 乎所有”经济体“估计将呈现大幅财政扩张”“预计所有国家的 2020 年财政余额 都将恶化”。

  各国目前已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对本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尚未可知。相关政 策工具的现实影响和潜在风险仍具有较大争议,各国央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 导致的信用过度扩张等问题仍需关注。由于各国纷纷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高流动性供应和高公共负债率或许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常态,而扩张性财 政政策的效果正在被削弱,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提高。新加坡学者认为美联储“无 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可减少恐慌情绪、稳定金融市场、缓解流动压 力,但也将带来实物资产“泡沫化”、全球性通胀、债务危机等风险与挑战。

  (二)应对全球价值链风险,美日欧等国家加紧调整地区及全球贸易布局

  以跨国分工为基本特征的国际加工贸易体系遭受重创,各国开始注意到深入 全球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等供应的短缺,让美日欧 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加速推进实体工业重回本土的步伐。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 会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曾称愿意提供搬迁费用,帮助在华美国企业 搬离中国。日本政府则出台 243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58 亿元)的“供应链改革” 计划,鼓励企业优化供应链、实现多元化发展。面对疫情给全球产业链造成的现

   实风险,疫情之后跨国企业可能采取分散生产基地、布局多元链条的方式提升企 业应对全球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黑天鹅”事件的风险。

  此外,美国加快推进《美墨加协定》(USMCA)的步伐。加拿大议会为避免因 疫情原因休会拖延协定生效,于 3 月 13 日迅速放行《美墨加协定》。《美墨加协定》 完成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议会的通过,并于今年 7 月 1 日正式生效。《美 墨加协定》取代原先的《北美贸易协定》,一方面使得美国在地区贸易活动中获得 更强势的地位,另一方面,它以美加墨三国间贸易协定为基础,为地区经贸秩序 制定了新规则,同时通过非市场经济条款的约束,诱使体系由多元和多边的自由 贸易,向封闭的、地区性的贸易关系撤退。

  (三)美国鼓噪“追责”“赔偿”舆论,不断推出对华打压干涉政策

  美国多位国会议员通过提起立法案或决议案等,对中国频繁发起“追责”“索 赔”滥诉。密苏里州参议员约什·霍利、阿肯色州参议员汤姆·科顿、新泽西州 第四选区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和得克萨斯州第六选区众议员罗恩·莱特等提出 相关“追责”法案。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林赛·格雷厄姆称中国应该为新冠肺 炎在全球流行而负责,全世界应该要求中国赔偿……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提出对 华“追责”“索赔”要求的政客均为共和党议员。这种发难中国、鼓动民意、引导 舆论的背后,实际是谋求连任和争取票仓的隐晦目的和政治诉求。

  作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疫情期间美国国内贸易鹰派并没有停止对 中国的制裁尝试。中美围绕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展开的竞争,并没有因为疫情的扩 散而暂停。从 2020 年初至今,美国先后以《伊朗、朝鲜和叙利亚不扩散法案》《反 海外腐败法》《国防授权法案》中的条款为由,对中国多家企业进行了制裁,包括 华为、中兴通讯、海能达通信、海康威视和大华科技等公司均榜上有名。美国商 务部于当地时间 5 月 15 日宣布针对华为公司的直接产品修改出口管制条例,限制使 用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外国公司再向华为或海思等关联公司供应部分芯片。

  三、潜在风险与挑战

  (一)全球产业链可能面临断裂后重构,全球化内涵与形式将不断丰富

   疫情大肆蔓延以及各国的贸易限制措施显示了全球病毒大流行趋势下跨国生 产与贸易的脆弱性。有关国家将持续通过相关政策,促使制造业回归本国,区域 化的国际合作和国内化生产趋势可能因此加强,导致全球价值链的“地区转移” 和“国内替代”。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期发布的研究显示,依据对贸易开放指 数(单位%)的研究结果,全球化在 2008 年达到高峰后进入“慢全球化”时期。

  研究指出,疫情正在改变各国对全球化的认知。

  疫情对全球生产贸易网络造成了剧烈冲击,全球产业链或将面临断裂后的重 构,全球化内涵与形式将不断丰富。疫情同时波及北美贸易圈、欧盟贸易圈和东 亚贸易圈,给国际贸易的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带来了严重冲击。疫情的蔓延可能造 成全球产业链在“客观”与“主观”层面的双层断裂,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全球价 值链“规模缩减、范围缩小、地理变更和形式变化”。乐观者则认为,新冠疫情对 全球化的冲击是有限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人员流动和制造产业只是短期“降 温”。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此次疫情让各国逐渐意识到社会成本可能才是决定产业 配置的最终标准,新的全球化进程将更加重视“人与健康”“自然与生态”的可持 续性等关键元素,公共卫生和生态环保等领域机制健全的国家,更能成为新全球 化进程的领航者。

  (二)疫情引发次生危机,或将强化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倾向

  疫情爆发前,欧美发达国家实行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金融产业的国家战略, 加之跨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搜索、锚定廉价劳动力和广阔消费市场的逐利本性, 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产业被普遍转移到中国、越南等生产成本和环境门槛更低的国 家。发达国家内部则出现产业空心化、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 题,并形成声势浩大的“逆全球化”思潮与愈演愈烈的政治抗议行动。数据上看, 疫情持续给美国就业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根据美国劳工部近期公布数据,截至 5 月 16 日,美国在之前两个月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到了 3890 万。在刚过去的 4 月内,美国的非农业就业岗位就减少了 2050 万个。

  疫情全球蔓延可能将进一步推升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趋势。近年, 实际收入下降、经济不平等加剧、就业保障减弱等因素造成的“生存不安全感”, 已经普遍引发了发达国家民众的排外仇外心理。防疫隔离措施客观造成的全球贸 易受阻和关键物资紧缺,令发达国家从维护国家安全和解决现实困境的两层因素 重新评估在关键行业实现自主生产的重要性。一方面,发达经济体更加重视自身

   抵御侵袭、对抗危机的国家能力建设,和涉及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资供给。另一方 面,发达国家也在寄希望于通过刺激产业回流缓解疫情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和政治 长期撕裂问题。未来,发达经济体可能通过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在关涉国家安全 的相关领域,吸引必要的项目和企业回归。

  (三)美国内外战线交织,加剧中美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

  舆论战、政治战、选举战、贸易战相互交织,让 2020 年中美关系更为复杂。

  有关分析认为,疫情之下,一些美国政客、战略精英和媒体是从“大国战略竞争” 的角度理解中美关系的,甚至将疫情视为“抑制中国崛起的机会”。美国挑起的针 对中国的“舆论战、外交战、法律战”正在逐渐向国际机构多边领域蔓延。在经 贸领域,美国也可能转移战场,通过诉诸国际组织、强化美欧日、美日印澳之间 的贸易对华政策协调等多边层面对华施压、谋取更多利益。打“中国牌”是两党 拉拢选票的惯用伎俩,也是疫情期间政客进行政治博弈、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 工具。在国内政客和媒体的舆论影响下,美国对华负面情绪从国家层面下沉到美 国底层民众,中美民间友好交往基础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疫情时代,面对国内 经济发展、社会矛盾与政治选票的多重压力,美国政客极有可能继续制造“中美 脱钩”“去中国化”等转移国内矛盾、恶化中美关系的议题。

  但中美之间复杂相互依赖关系也决定了“脱钩”的实际实施难度。有学者认 为,若错过合作抗疫机会,中美两国关系可能“加速滑落”,造成中美两国经贸和 政治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中美形成“异质”的全球化动力。但另有一些分析则 认为,在航天、5G 通讯以及关涉国家安全的高科技领域,中美“存在并行甚至加 剧彼此独立发展的态势前景”,但并不具备走向全面“脱钩”的主客观条件;中美 在科技经贸方面的摩擦或“局部性脱钩”在所难免,但不可能彻底脱钩。虽然美 国近年对华政策发生了“质变”,且疫情对中美之间战略互信、民间往来造成了一 定冲击,但中国仍具有对中美关系“正向”塑造的可能性。

  (四)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面临再安排与再调整

  抗疫行动“政治化”加剧全球治理赤字。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客受自身政治目 的驱动“逢中必反”思维严重,热衷于推进污名化的指责,消解合作抗疫的国际 共识。在此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频繁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对危机反应迟缓”“以

   中国为中心”。面对受疫情冲击而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美国可能继续奉行“美国 优先”政策,采取“退群”等单边主义措施,阻碍全球抗疫形势下多边合作的可 能,也客观加剧了全球治理赤字难题。更有学者坦言,应对疫情的全球主导力量、 核心力量的缺失,导致在全球治理领域“世界已进入无极化时代”。

  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的再调整与再安排。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新冠病 毒危机之后,“世界将永久性改变”“要为秩序过渡做准备”。相关学者认为,在“软 战时代”,世界政治纷争可能围绕“真理和道义标准的不同理解”而展开,美国若 不能领导国际抗疫合作,将进一步客观削弱其世界领导力。世界力量对比、国际 格局和国际秩序将出现有利于中国、有利于非西方国家的变化。

  

篇四: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作者:高甜甜 来源:《环球市场》2020 年第 01 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各层面均积极行动了起来,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 减轻企业负担,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这些政策涉及防 护救治、物资供应、公益捐赠、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为疫情防控和国家经济的稳定提供了有 力支持。

  关键词:新冠肺炎;财政政策;税收;经济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 阻击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发生改变,但是短期内由于居民消费需求显著减少、且 疫情防控措施限制了人员流动、企业开工,我国的各行各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疑会遭受到一定 的冲击。疫情发生后,国家各层面均积极行动了起来,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 担,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这些政策涉及防护救治、物 资供应、公益捐赠、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为疫情防控和国家经济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在支持防护救治方面

  在对这场疫情的防治和救治方面,一是提出,对自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 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是提出,对于个人 取得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药防护用品等不计入工资和薪金所得,免征个 人所得税,但是不包括现金。

  二、在支持物资供应方面

  在物质的供应方面,国家也是提出各种针对性的政策,以促进各项疫情重点保障物资,如 药品、防护用品、专用设备仪器等的和居民必需生活物资的及时生产、调配和供应。(1)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完成增值 税的申报后,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上述优惠政策适用的截 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2)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上述优 惠政策适用的截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3)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对于提供公共交 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的纳税人取得的相关收 入,免征增值税,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上述优惠政策适用 的截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4)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 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述优惠政策适用的截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5)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关税。同时对于免税进 口物资,可按照或比照《海关总署公告 2020 年第 17 號》,先登记放行,再按规定补办相关手 续。

  三、鼓励公益捐赠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全国人民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向湖北疫情地区捐赠抗议物资,生活用品等,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国家对于在疫 情期间进行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公益捐赠。具体政策如下:

  (1)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 税或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上述优惠政策适用的截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 告。(2)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企业和个人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用于应对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 扣除。上述优惠政策适用的截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3)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单 位和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 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或者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无偿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疫情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上述 优惠政策适用的截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4)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适度扩大《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规定的免税进口范围,对捐赠用于疫情 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四、支持复工复产

  疫情的爆发不仅仅对国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交通运输、旅游、 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国内整体经济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国家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 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 类,给以适用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的政策。规定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 行业企业在 2020 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 5 年延长至 8 年。

  当前,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随着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开展,这 些政策将会使防疫用品生产、相关运输物流、医药等企业直接受益,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相关企 业生产运营成本和融资成本,推动防疫物资和医药产品加大供给,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提供更好保障。

  参考文献:

  [1]闫慧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分析和优化[J].西部财会,2016(01):19-2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袁以平,余红艳.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影响的研究进展[J].财政监督,2019(06):

  85-92.

  [3]肖良林.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探究[J].财会学习,2019(34):182-184.

  [4]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征收 管理事项的公告[EB].2020.

  

篇五: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