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长文库网

庆长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 正文

《红辣椒》读后感3篇(完整)

2023-04-02 17:20:05

《红辣椒》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小说《红辣椒》,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既有趣又十分感人,还蕴含着许多做人的大道理。在这许多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篇《远山,有座雕像》,这篇让我感受颇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辣椒》读后感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红辣椒》读后感3篇(完整)

《红辣椒》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小说《红辣椒》,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既有趣又十分感人,还蕴含着许多做人的大道理。在这许多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篇《远山,有座雕像》,这篇让我感受颇深。

  它讲述了一个残疾男孩达儿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女孩小流篱重新拥有了欢笑。达儿和小流篱在一次偶然的时候相遇了,达儿从小流篱的眼神中看出她很想放风筝,便让她去玩,看她不会,还耐心的教她怎样玩。玩的十分开心,小流篱在草地上尽兴地跑着,也露出了欢乐的笑脸。好像小流篱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接着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每天都快乐的在一起玩耍,并且形影不离。达儿卖掉运动衣去给小流篱买裙子,老板骂小流篱是“小矮瓜”,达儿勇于的为小流篱出气。最后,达儿为小流篱在别的店里买下她最喜欢的裙子。他们之间那种真诚的友谊真的是很珍贵。更让我佩服的是达儿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最后达儿为了自己的理想离开了,他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去了。

  就像在我们的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勇于面对,像达儿一样的坚强,还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把开心和快乐带给大家。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微笑着面对一切。也许我们遇到伤心事都哇哇大哭过,也许我们和朋友之间因为误会而彼此冷战过……可现在读了这篇小说后,我会慢慢地试着改变自己。因为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是很可贵的,可贵的像明亮的阳光,清鲜的空气一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那座雕像,它永远都是个不一样的奇迹!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1)

——曹文轩红辣椒读后感

曹文轩红辣椒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小说《红辣椒》,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既有趣又十分感人,还蕴含着许多做人的大道理。在这许多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篇《远山,有座雕像》,这篇让我感受颇深。

  它讲述了一个残疾男孩达儿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女孩小流篱重新拥有了欢笑。达儿和小流篱在一次偶然的时候相遇了,达儿从小流篱的眼神中看出她很想放风筝,便让她去玩,看她不会,还耐心的教她怎样玩。玩的十分开心,小流篱在草地上尽兴地跑着,也露出了欢乐的笑脸。好像小流篱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接着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每天都快乐的在一起玩耍,并且形影不离。达儿卖掉运

  动衣去给小流篱买裙子,老板骂小流篱是"小矮瓜",达儿勇于的为小流篱出气。最后,达儿为小流篱在别的店里买下她最喜欢的裙子。他们之间那种真诚的友谊真的是很珍贵。更让我佩服的是达儿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最后达儿为了自己的理想离开了,他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去了。

  就像在我们的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勇于面对,像达儿一样的坚强,还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把开心和快乐带给大家。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微笑着面对一切。也许我们遇到伤心事都哇哇大哭过,也许我们和朋友之间因为误会而彼此冷战过……可现在读了这篇小说后,我会慢慢地试着改变自己。因为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是很可贵的,可贵的像明亮的阳光,清鲜的空气一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那座雕像,它永远都是个不一样的奇迹!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2)

——梦见红辣椒是什么意思

梦见红辣椒是什么意思1

  孕妇梦见红辣椒,大体预示着生男孩。这样的孩子大多是英明特别且话少,性格内向。在辣椒地只摘一个辣椒暗示着只会有一个独生子。

  女人梦见红辣椒,预示她近期的运势不好,有穷困衰亡的霉运,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被人陷害。

  单身人士梦见红辣椒,预示着您的恋情之是短暂的,但最后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投资者梦见摘红辣椒:预兆近期财运会继续暗涨,投资项目有可能会增值。如果去追没有追回的债款,行动上会有所收获。

  梦见摘红辣椒,预示你可要小心了,可能会上当受骗。

  如果是老人梦见摘红辣椒,预示这段时间您有好的运气,但也要防因女人而起的纠纷。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3)

——红辣椒读后感

红辣椒读后感1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好书——《红辣椒》,它里面描写的故事既有趣,又感人,还蕴含着大道理。

  主人公达儿哥为了给流篱买白裙子,卖掉了自己努力得来的蓝色运动衣。而流篱为了能让达儿哥无后顾之忧的考大学,把奶奶每天给的五分钱都积攒起来,给达儿哥交学费。这样互帮互助的精神不仅感人,更值得我们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会发生许多类似的事情,例如:同学之间相互友爱,同事之间互相帮助等等。这让我想起一句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可不能这样,我们要“积善积德”才是真理,时常怀以感恩之心。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4)

——《乞丐》读后感3篇

《乞丐》读后感1

  《乞丐》中的主人翁尼古拉·图森,处处受到人们的厌弃、趋赶,一无藏身之地,二无生活来源,以乞讨为生,“他的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吃’”。“有时从四处乞讨来的食物够吃时,他可以一连四、五天躲着不出来。”他是病残得什么都不能做吗?不是的,他的躲藏和逃生本领很强。为了躲避宪兵,“他马上变得矫捷起来;为了找到藏身的地方,他简直象神话里的怪物那样灵敏。”他的双臂出奇地有力,可以单凭手腕的力量就能爬到堆放草料的顶楼上。“

  他的来历人们不知道,是弃婴,“从小靠慈善施舍长大,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一开始人们没有抛弃他,施舍给他衣服食物,使他慢慢长大。后来由于车祸使他成为残废,靠着乞讨勉强延续着生命。天长日久,他和人们从不交往,“也不爱任何一个人”,所以人们厌恶他,不愿意再施舍他,实在饿急了,就偷了希凯大爷的鸡,被宪兵抓走,直至饿死。人们为什么不再施舍他,“女人们站在各自家门口发表意见:‘’大家总不能整年养着这么一个一事不做的人啊!”

  他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自尊,因而也不可能自力,最后被社会抛弃,也是情理这中的事。

《乞丐》读后感2

  读完《街灯下的乞丐》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眼前呈现出一幅画面:一条罕有人烟的街道上,刺骨的寒风像只怒吼的狮子,不知疲倦地呼啸着,北风吹得雪花漫天飞舞,偶尔有几片雪落到脸上微微作痛。路上寥寥无几的行人都全副武装,把自己全身上下都捂得严严实实的,那身躯俨然一只笨重的大熊猫。在街的一角,有一个单薄的身影,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和一条脏兮兮的衬裤,嘴唇冻得发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一个可怜的残疾乞丐。他蹲在那里,面前放着一个变了形的铁盒子,里边装着几枚硬币,很多人从他身边匆匆走过,没有一个人为他停留,甚至没有一个人多看他一眼,即使看了,流露出的也是鄙夷的神色。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时候,当人们坐在温暖的房子里吃着丰盛的热腾腾的晚饭时,街道上还有多少乞丐在流浪在乞讨着呢?他们饱尝辛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文中那个从幼儿园里出来的小女孩才五岁,都知道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可是,当我们吃着香甜可口的蛋挞,喝着可乐酸奶的时候,能不能伸出温暖的手去帮助他们一把,把人间真情像生命的火种一样传递下去呢?

  世间最美丽的不是风景,而是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以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对待这个世界,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乞丐》读后感3

  老虎,是一种勇猛的动物,它头上有一个“王”字,这正代表着他惟我独尊的王者风范;那你是否想过,一只身陷铁笼的老虎,又是怎样的呢?

  《乞丐虎》这篇文章正是描写一个身陷铁笼的老虎那不羁的灵魂,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老虎刚毅不屈的性格。这是一篇象征性文章,文中每一个写老虎的细节都象征着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与追求自由的渴望。所以事实上作者写的那只老虎就是作者本身,只不过是借着老虎的性格与自己相比。

  文中的老虎是一只被囚禁的老虎,理所当然,这只老虎是十分渴望自由的。他在笼子里挣扎,不屈服于所谓的命运,一味摆脱囚禁,追求自由。在人类看来,这种挣扎是一种十分可笑的行为。但是人类才是愚蠢的,他们不敢与命运作斗争,屈服于命运,宁愿做命运的奴隶,是懦弱的行为。笼中的老虎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他身上所拥有的不羁的灵魂是与命运做斗争的最大武器,拥有它,便可以战胜命运,控制自我。

  人类应该因此得到醒悟,因为动物都懂得争取,为什么人类不能呢?难道人类不及动物吗?不是说人类是高级动物吗?为何连动物都做得到的,人类却做不到呢?我认为人类缺乏勇气,不羁的灵魂,坚韧不拔的精神,只要拥有他们,便可以让命运不再掌握自己,让自己来主宰自己,这才是人类最需要的。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5)

——《童年》读后感800字-读后感3篇

《童年》读后感800字-读后感1

  前两天我读完了俄国伟大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童年》讲述了高尔基在从父亲去世到自己出去谋生这段童年生活。高尔基整日与外公外婆为伴,尽管没有了父亲,但他的童年依然有着美好的回忆。

  在《童年》这本书中,高尔基在描写环境时措辞拟句水*很高。单是从他对环境的描写,我们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在书里,我知道他酷爱读书,我想他能成为伟大作家与他爱读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他顽皮淘气但学习成绩很好,从侧面说明了他分聪明。在我的身边有许多同样这样的人,他们的情商很高,智商也不低,仿佛这样的人很招人待见,其实,哪一方面有过人之处都必然有其背后的努力,存在即是合理,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朝那方面去努力。

  高尔基喜欢外婆,外婆确实不错,善良温柔会讲故事,对高尔基很好。对于外公的印象,人们都说他自私、贪婪、霸道、冷酷,可我不这么认为。相反,我更喜欢外公,除了他打老婆这点,外公有主见有思想,外表冷酷内心却很温柔。他在得知自己的女儿跟别人私自结婚后,他很愤怒,但事后还是选择去看他的女儿和女婿,并且对他们的结合也不再有什么异议。对高尔基也是如此,有时对他很凶,其实心里也是很爱他的。所以,我更喜欢外公。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好事儿”,给人一种他像神人的感觉,每天做的事令人迷惑,但对他自己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别人理解不了。说话不多,却每句话都能说到恰到好处。可这种处事方式别人却不喜欢。我之前看的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里边的主人公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这本书里的“好事儿”,神仙级别一样的存在,每天做着令别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不招人喜欢,可最后取得的成就是别人无法企及的辉煌。可见,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一个过人之处背后都有其努力的存在。谁有谁的处事方式,谁有谁的闪光之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如果你喜欢万人敬仰,你就努力去做一个这样的人,如果你觉得*凡最可贵,那就保持*凡,幸福、开心、自我满足很重要。

  总之,喜欢高尔基,喜欢他的性格,喜欢他的童年。在外独当一面,在家小鸟依人,愿我爱的人爱我,愿我在有生之年能够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童年》读后感800字-读后感2

  苦难就像一杯热咖啡;你快乐了,这杯咖啡就格外香甜;你胆怯了这杯咖啡就格外苦涩。

  ——题记 19:39:11

  阿列克谢早年丧父,随母亲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他、母亲、外祖母,常常遭受外祖父的毒打,他每天都过着非人的生活,时刻受着。黑恶势力的摧残,家庭环境的黑暗时刻困扰着。但他依然坚强地活下来了。

  无可厚非,作者在展示和批判落后、野蛮、腐败的丑恶现实,但也让我清楚地看到主人翁阿列克谢的顽强和乐观精神,并展示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从外祖母身上看到最光辉的人性: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

  的确,生活总是向我们袭来更多的苦难与困惑,但我们不应该做的是逃避、胆怯,而是应该迸发出自己内心一种坚强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童年》中有这样一句:“无疑,从这层土壤里仍然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出善良——富有人生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对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苏醒这一不可摧毁的希望.”作者以犀利的文笔,更加激起我们心中无比希望,给予我们人生更多的启迪。

  苦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态度。鲁迅,为唤醒人们快死去的灵魂,不甘屈服用自己手中的笔作刀枪与旧社会作斗争;杜甫,因为厌恶当时腐败的政策和封建制度,辞官归家,用犀利的诗篇抨击当时社会......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它们却明明白白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莫大深刻的哲理:不要因为一时的苦难而悲伤,我们应该在苦难中成长,在困难面前鼓起勇气,经受考验。让乐观主义精神不断地洋溢在我们心中。

  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穿梭在人生的驿站。苦难、挫折难免会困扰着我们,当困难,挫折到来时,我们不应该垂头丧气,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面对痛苦,挫折,关键的不是天神,而是你自己……

  记得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说过:“要坚强、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虑压倒你,要保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 达与*静。”的确,当我们在被困苦所缠绕的时候,不要让心中燃烧的一团顽强的烈火熄灭,应该燃烧,燃烧,再燃烧,照亮这一片苦痛的黑暗。

  苦难成就了人,人造就辉煌人生,乐观直面困难,让挫折为之动容。勇敢追求,成就人生!

《童年》读后感800字-读后感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是我们 想象不到的黑暗。

  小主人公阿辽沙在小说中出现时年 仅3岁,丑恶的社会使他的家庭没有一点 温暖,只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争夺 财产而争吵打架是这个小市民家庭司空 见惯的事情,再加上喜怒无常的外祖父 大动肝火时无比的可怕,只有外祖母是 真正关心与爱护阿辽沙的人,这是何等 的可怜!

  不过这让我自然而然想起祥子,同 样沦落在这样一个黑暗世界,一个可以 坚强地站起,一个却向黑暗屈服,或许祥 子没有人可以去挽救他,可阿辽沙不同, 他还有个和蔼可亲的外祖母,无论是生 活艰苦的日子,还是被外祖父打骂的日 子,至少他曾经有个家,车夫彼得伯伯和 街头穷苦孩子的友谊,有外祖母动人的 歌声以及优美的民间故事,至少他1/10的 童年是快乐的。

  再相比起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没 有丧父那般悲痛,不是一个孤苦无依的 孤儿,我们却成天抱怨生活的艰辛。我们 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不必受阿辽沙 外祖父那般无情的打骂。再者,我们有优 越的生活条件,不用卖房子或者是穷到 连茶叶片都要分摊。高尔基把当时黑暗 的俄国社会缩影全扣在阿辽沙与他周围 的人身上,但阿辽沙并没有因为这么穷 苦的生活而放弃了希望,而且阿辽沙在最后坚强地告别饱尝善与恶的童年,或 许说高尔基对当时的俄国社会还有希 望。而且阿辽沙从小就善良的内心深深 打动了我,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 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 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 生活使他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 有作为的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 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 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 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换作是我, 我难以想象自己该如何生存下去,如何 在这丑恶的社会寻找生存之道!

  阿辽沙是黑暗社会下的幸存者,他 坚强、勇敢地去面对黑暗,阻挡黑暗,在 那些眼里只有钱的势利鬼下顽强地生 存,在悬崖的边沿一次次地徘徊着。童年 结束,但黑暗的噩梦还在蔓延,走向苦难 的人间。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6)

——《匆匆》读后感 - 读后感500字3篇

《匆匆》读后感 - 读后感500字1

  读了匆匆这篇课文,使我感慨万分,《匆匆》一文写了时间飞快的流逝和作者对时间的惋惜。

  当我读到“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这句话时,我的感触很深,细想一下,我也已经读了六年书了,不知道,从我手中已经溜去了多少时间,多少日子?这些日子里,时间总会从我身边溜去,不管是在吃饭时,洗手时。时间都已溜去。时间老人不会给一个人多一秒,也不会给一个人少一秒,我们浪费的时间加起来,也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是匆匆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不会回来,也不会停留。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溜走。时光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眨眼间时间就已经溜走了。而想想自己,还不珍惜时间,起床时,还赖在床上不起,要爸妈叫才起来;看电视时,还总是忘记写作业;吃饭时,还总是吐吐吞吞的。这期间我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可我却一直分心,没有好好写作业,写作业时我又发呆,不想写作业,在写作业时,又走神,在想:今天晚上吃什么?回过神来,要写作业,又想去上厕所,开始写作业,写着写着又玩起了笔,拿着笔转来转去的。,这样一直分心,不认真做作业,一直分心在做其他事,不认真做作业,就是在浪费时间。本来只需要20几分钟就能写完的作业,我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完,这期间我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我们要好好的珍惜时间,过去的日子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了,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7)

——《安妮日记》读后感_读后感800字3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_读后感800字1

  心里有很大的不安。

  为曾经的自己。

  我觉得,写出下面这段话都需要勇气:

  “安妮日记”这四个字,我听过,也看过,只是想不起在何时何地。可见,这本书有多大的知名度——连没有看过内容的我都知道它的存在——但仅仅只是知道它的存在而已!曾经,我多么荒唐地以为,这是某位欧洲贵妇人写下的文字,可能她的文字情感至真,思想至深,因此她的书得以畅销,并将继续畅销下去。总之,这本书值得流传。

  直到现在,我阅读了它的内容。我感觉已经无法直视曾经的自己,无知到令自己害怕。我甚至觉得对不起安妮——我有一份责任,让安妮活下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了解并反省历史,懂得并珍惜和*。

  心里有很大的震颤。

  为书中的安妮。

  她13岁,是一个犹太人,生活在一战、二战期间。为了逃脱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残忍迫害,她和家人及朋友一共8人,躲进了一个“密室”。在那里,他们一住便是两年多,期间他们的好朋友(当然是非犹太人)为他们提供食物及其他物品,尽自己所能保障他们的生存。在这两年里,正值青春期的"安妮,身体和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有了第一次月经,这标志着她开始走向成熟,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她对自己,对异性,也对生活和政治都进行了极深刻的思考,并且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这一切。从日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她的坚强,乐观,以及对未来充满的各种渴望。她是一个很难不让我们喜欢的女孩。于是我们沉浸在她的日记里,跟随着她时而困惑,时而欢喜,但更多地却是,一直无法摆脱的恐惧。。。直至1944年8月1日,她的日记戛然而止。发生了什么?我想你已经猜到了,他们被发现了,最终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那个让人一听到名字就不寒而栗的地方,而我们喜欢的安妮,自从走进那里,就没能再走出来。

  安妮曾在日记中说,她希望在她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的愿望实现了。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8)

——《童年》700字读后感-读后感3篇

《童年》700字读后感-读后感1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描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片段。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辛,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而善良的母亲因经济缘故无法养活他,所以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苦苦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艰辛的条件让他意志磨练得更加坚强。高尔基酷爱学习,虽然在繁重的劳动下,他却利用劳动之余的时间坚持自学,坚持写作实践、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受人尊敬、世人敬仰的伟人。

  在《童年》中,高尔基描写了他在当时那种社会的生活的快乐与艰辛时,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真情实感,每一句外貌的描写,每一句动作的描写,甚至语言描写,都能看出高尔基当时心理的感受。罗曼·罗兰曾给高尔基的信中夸奖道:“您还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您的写作才能。”德国女革命家卢森堡曾对《童年》发出感叹:“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的评价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童年》不仅记录了高尔基在儿时生活的艰辛,还全面而真实记载了俄罗斯国民性的强点和弱点,特别是揭露和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还有那些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看完了《童年》后,我感到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只要他具备纯洁的灵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还有反抗邪恶的精神,就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伟人。

《童年》700字读后感-读后感2

  我爱童年,是因为它快乐、幸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必管人世间的善恶美丑,也不必管社会的黑暗腐败……而高尔基的《童年》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没有孩子的天真,活泼,只有每天数不尽的工作,可孩子们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让我感慨万千。

  主人公阿廖沙在7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阿廖沙寄住在凶残的外祖父家。美丽善良的外祖母点燃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生命之灯,他受到了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不分善恶的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无数亲人的死亡都不能换来家庭的和*。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并时时发生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一些道理,他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读完此书,我掩卷遐思:是什么使阿廖沙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茁壮成长而 “出淤泥而不染”呢?我发现,阿廖沙虽然对自己所处的黑暗生活充满了愤怒,厌恶与忧虑,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位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的灿烂的,多彩的,泡在蜜罐子里成长的我们拥有美好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好多好吃的零食、好看的衣服……但我们似乎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与同学比吃穿。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开始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美满、幸福的生活!

《童年》700字读后感-读后感3

  读罢高尔基的《童年》后,我真的被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以及外祖母的积极乐观深深感动了。

  全书以阿廖沙的成长为主线,以外祖母的美丽形象作为勾勒文章浓墨重彩的几笔。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开头就描写了父亲死去,然后讲述了外祖父家充满仇恨,后来又有几次的搬家,从而带来许许多多或有趣,或痛苦的故事,最后阿廖沙去“人间”了。

  不过,在阅读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廖沙的坚强了。阿廖沙无论被他的舅舅骂,被外祖父打,遭受挫折等,他始终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美丽的憧憬。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个极其不坚强,也就是说是一个脆弱的人。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刚好碰上了 “数学预习班”的中段测试。测试成绩出来了,考的不是特别好。沉浸在假期的愉快中的我一下遭受了打击。回家的路上,真的是思绪万千:唉,之前都没有在课外辅导班考得那么不理想啊????我的内心真的不是滋味,心里纠结着。过了一会儿,又想着:我寒假都学得不那么理想,下学期会不会越来越差呢?想着想着,心里仿佛就在流泪了。

  回家后,我刚好看到那本放在桌上的《童年》,想到我刚读完的这本书中,坚强的阿廖沙。阿廖沙被打,被骂,上不了学,经常被别人欺负????他经历的事儿的“悲惨程度”比我高的多了,可是阿廖沙依然坚强地生活,依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依然富有正义感。为什么他能继续顽强、努力地生活下去,我却因为一次的考不好而对下学期的学习生活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阴影。这,绝对是不应该的嘛。

  阅读过《童年》后,我终于明白了,高尔基在文坛上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上了两年学,而是因为他有那么一份坚持,他十分坚强,对未来充满希望!我想,如果我也能逐渐学会坚强,那么我也应该会比现在做的更好!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9)

——《钱学森》读后感_读后感3篇

《钱学森》读后感_读后感1

  钱学森,1934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钱学森的伟大。他为了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美国受了很多苦,才达到了自己的心愿——回国,并在*科技发展中做出伟大的贡献,特别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回国,钱学森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和荣誉。我想,只有深深爱国的人,才能做出这个举动啊!为了回国,他奋斗了整整五年。五年啊!对于一个没有意志的人来说随时都会放弃,随时都会改变,可他没有,一直怀着对祖国的挚爱,一直坚持着这种信念。确实,钱学森的这种执着的爱国之心是无人能比的。

  说起钱学森,我想起了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痛苦地忍受着烈火的煎熬,一直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发出一声叫喊和*,保证了潜伏部队胜利完成任务,可他自己却活活被烧死。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不痛苦吗?不思念家人吗?不思念他的战友吗?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全*人民,他舍己为人。他的死是值得的,是光荣的,是永远让我们怀念的。

  读了钱学森的故事,也许你和我一样会被主人公那么炽热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想一想我们自己,做事情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更不会举一反三。我以后要向像钱学森那样,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报效我们的祖国。

《钱学森》读后感_读后感2

  钱学森,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而我,非常的崇拜钱学森,所以,我在暑假,看了一本《钱学森传》,这让我非常的有感悟。

  同许多伟人一样,钱老也留下了许多经典话语,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20年,20年里,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然而,钱老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依然放弃一切决定回国。时任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声称“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去!”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对他实施监视拘禁。1955年10月,经过**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怀抱。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这是20xx年感动*人物组委会给钱老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年代,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依然忠贞爱国,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拼搏精神,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钱学森》读后感_读后感3

  我今天读了一篇关于钱学森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记者采访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谈了钱学森在儿子眼中是什么样的啊,还有钱学森怎样工作的,钱学森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最近10年,钱永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策划出版有关钱学森的书籍,帮助筹建上海交大 “钱学森图书馆”,参与拍摄钱学森的专题片、举办钱学森生*图片展,协助西安交大、清华大学办“钱学森班”等,使钱永刚对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

  钱学森晚年有一次跟钱永刚聊天时说:“那个时候工作特别忙,压力也很大,就顾不上你了。”钱学森1955年10月回国,当年钱永刚7岁。“回国后我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钱永刚说,小学六年中,一到四年级是走读,五、六年级住校;初中三年是走读,高中是住校。“父亲对我的教育,可以说是‘不教育’。从小到大,他对我的功课基本不管。”

  我觉得钱学森不是不关心自已儿子的学习,而是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来关心。钱学森第一次回国的十年,正是自己风华正茂的十年,但他并没有把这十年留给自己,让自己好好的来生活。他却把这十年给了国家。为国家怎么怎么样。在这十年里,钱学森和他的同事们用10年时间把导弹、火箭搞成了;又过了几年,把卫星做成了。钱学森那时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那时候和现在是天壤之别,现在科技发达,但那时候国家就那么点钱,又要做成那么大的事,只允许试一次,一次就得成功。这样钱学森就累了,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得很周到。为什么后人这么敬重‘两弹一星’的功臣?就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远远不能和现在比,完全是凭着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奉献‘拼’出来的,不是‘试’出来的。”

  我读完这篇文章才知道,原来闪亮的名誉下,还有这么心酸的历程。

  钱永刚说,“人们对他的敬仰,除了对他成就的尊敬,就是对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的一种赞叹,一种佩服。”


《红辣椒》读后感3篇(扩展10)

——*读后感_爱国文章读后感3篇

*读后感_爱国文章读后感1

  合起韩寒官方上最末期的一部完整作品《*》,大脑里写满了问号,究竟韩寒想借着《*》告诉我们些什么?寓意着什么?读者又领悟了他的几分意境?

  我在书的扉页上看到韩寒的篇首引,他说:“我几欲把主人公变得很悲惨,有无数个地方都可以结尾,可以让他一无所有,失去生命,但是到最后,我没有这样做。如同书的情节一样,就算你在大雾里开着摩托车找死,总有光芒将你引导到清澈的地方。”字里行间,我似乎读懂他要告诉我们纵然人生之中不幸再多,却仍会有余后的生机。是应该把“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搬出来作为《*》全书的总括吗?

  主人公左小龙在书中如此忐忑,除了狂奔的皇后号摩托车与心中一腔的梦想,左小龙似乎患得患失地失去所有他本该有的。随着情节发展,后来,一开始对自己死心塌地的泥巴因为生计无奈地离开自己,自己心中的向往黄莹也远去他乡,亭林镇也不再那么温暖,大帅依旧守着自己的园子。而左小龙在经历了生死徘徊的一幕后,终于放弃了一开始想要带着演唱团进军音乐界的梦想,也不再怀恋冲出318国道的梦想。

  正在主人公左小龙万念俱灰的时候,韩寒妙笔回春般地用两封信件与皇后号摩托车的失而复得的引领下将主人公引入下一个希望旅程。在书的最后,左小龙与变异的萤火虫一起飞驰,在大雾连天的318国道里飞奔,在他下定决心要找回泥巴,帮萤火虫找回龙猫时,韩寒用一句话结束并令全书本已陷入绝望的局面突然回转,反而闪现此全书任何一章节都要闪光之处。韩寒安排给左小龙的最后一句台词是:“你能发光,你应该飞到我的前面。”画龙点睛地为全书画上句点。

  毋庸置疑,韩寒成功了,而他留下的揭露的现实问题该怎样使我们这些花季奋青去揣测?我们该怎样面对与主人公左小龙一样的境遇?

  因为这本书,我改变了对韩寒颓废主义的想法,虽说依旧厌恶郭敬明笔底的怪癖,但是,却可以别样地接受韩寒的励志……

  韩寒揭露了我们的迷惘,更多的则是激励,只是,我们谁看到了?就像我的偶像雪小禅曾经说过的一样:“我曾想过放弃,想过遗忘,却从未想过离去。因为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向前;遗忘是为了减缓所有的无奈;而离去却意味着放弃一整片天空!”

  梦想,会有无数次的断点,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会刻骨铭心地记录下我们曾跌倒过多少次。但,只有这样拾起残留的坚持继续脚下的路,海阔天空,一路是蓝,才会彼岸花开。

  以上就是我读完《*》后,对韩寒想要在《*》表现出的东西的理解

*读后感_爱国文章读后感2

  《*》比《一座城池》更好之处在于终于不像是随性*而止的一部小说,《一座城池》好像是若干段子散乱的集合在一起,写着写着就没了,而《*》则有了一个大致成型的体系,赋予了大大小小的段子一个中心:讽喻时代,记录当下社会的荒诞。在手机上读《*》是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就算再到书店买一本也是值得的,它流畅、好玩,充满了黑色*幽默,又有一定的智趣不是单单的搞笑而已。

  我喜欢看黑色*幽默小说,王小波是个中高手,我个人觉得,黑色*幽默的特点是既符合逻辑又荒诞不经,比如说《*》里,左小龙伤了右手的中指,包扎后,无法弯曲,不得不一直竖着中指,他就这样竖着中指目送扣押他摩托车的警察远去,想像这个场景,令人开怀不已。比如他对招收到的第一个歌唱队成员说,你在这个协议上画个押吧,于是那名小学生认认真真的画了只鸭,这场景也让人想起画鸡蛋的阿Q,令人忍俊不禁。而且此人不会说话,左小龙想,找到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个哑巴,只能用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唱方式才行呀。

  他用这样戏谑的方式嘲讽了许多大家心照不宣的现象,也记录时代的流行语,比如说:左小龙被调查时说,我是路过地,打酱油地,甚至用路金波和郭敬明的真名儿调侃出版社的那点儿事儿,这种方式非常聪明,我喜欢这种聪明轻松的表达愤怒方式,而且这不但没有妨碍它的正常出版反而使它成了畅销书,活在这样的时代,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是最为健康的一种态度,犹如当初王小波对于*年代的表达,既不控诉,也不赞美,就这样嘲笑它,解构它,因为它本就荒诞不经,最适合的方式不是义正词严的斥责这种荒诞或者干脆就跟着一起荒诞过活,而是用一种轻松的态度来应对荒诞,他写到整个镇的干部一起跳河里游泳,被半夜偷偷起来电鱼的村民电死时,真可谓合情合理的皆大欢喜。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的三部长篇小说里写了许多荒诞的场面,异常精彩,《*》里也有许多这样的『合理想象』,大概是在七八年前,我曾在王小波论坛发帖子说韩寒永远也无法超越王小波,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知识,无法构建一个逻辑合理、庞大繁复的小说社会背景。王小波在《红拂夜奔》里用荒诞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真实的唐朝社会,采用的是费尔南.布罗代尔记录历史一样的方式,事无巨细的描写洛阳城泥泞的街道、高低错落的烟囱、各种小商小贩、人民白天的生活衣食住行以及整个唐朝的方方面面,简直像真实的历史一般栩栩如生,这种虚构的真实感达到了乱真的效果,乃是写小说的最高境界,王小波费心尽力达到如此之境。

  现在看来,我的论断为时过早,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有故事』的社会,不用虚构,亦无需想象力只要找到一个方法,不触怒出版局和*,把真实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就已经足够荒诞足够精彩了,合乎资讯消费年代稍有智识的人的阅读期望。韩寒正是找到这种方法的人,靠他的才气和聪明,日渐纯熟的写作方式,将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社会新闻合理的安排在一部小说中,一件件缤纷呈现,有了这样一本具体而微的`《青铜时代》。

  王小波的小说里,在黑色*幽默的架构下,融入了许多思想性*很强的内容,表达了多哲学思辨,这是韩寒至今无法企及的,但是,生在这样的年代,许多真理的到达,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哲学思辨,仅需要准确的描述现实即可,而这个速食的年代,谁会去理会哲学和思想是什么东东呢?读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是愉快的,有趣但不肤浅,已经很不易了。

  当然,韩寒也不是一点思想性*都没有的,比如他安排左小龙最终无法追求到黄莹,无法征服她,在这篇小说里,左小龙更像是个理想主义者,而黄莹告诉他说,她爱的是路金波,无论这个男人多么的充满了商人智慧式的见利忘义,乃至最后因为亭林镇所有干部电死,他的关系网破碎,被新的领导班子投进监狱,她仍爱他,要等他出来嫁给他,因为他征服过这个世界。哪怕是一次,哪怕是用了非常手段。

  尽管如此,左小龙所代表的理想主义仍是完美的化身,结尾处,左小龙驾车狂奔在浓雾弥漫的国道上,继续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他对因为污染而变异的能发光的龙猫(其实是只老鼠)说:你能发光,你应该飞在我的前面。读到此处,小说结束了,穿越先前滑稽幽默的一幕幕荒诞剧,笑过之后,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触碰和安慰。

  喜欢韩寒的人多过郭敬明终究是让人看得到希望的,我不知道郭敬明空洞华丽的文字能带给读者什么,但我想黑色*幽默不仅及时的记录了我们当下的历史,而且给人带来阅读的欢乐以及一种审视当下的健康心态,这能令人在这无望飘忽、苟延残喘的年代里活得更开心一些,更强大一些,更乐观一些。